无障碍环境是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是全体社会成员全面发展和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基础。近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并将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提出,新建、改建、扩建的居住建筑、居住区、公共建筑、公共场所、交通运输设施、城乡道路等,应当符合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国家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或者其他无障碍设施,为残疾人、老年人提供便利。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明确将无障碍环境建设保障重点规定为残疾人、老年人,在制度设计、标准确立、建设要求等方面,紧扣残疾人、老年人的需求和期盼,体现了鲜明的特点,并回应了很强的现实需要。图为上海人行天桥加装电梯施工现场。(图片由CNSPHOTO提供)


(相关资料图)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主任石宏介绍,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现有残疾人8500多万。截至2021年底,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已有2.67亿,而且老年人口数量还将继续增长。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消除公共设施、交通出行、信息交流、社会服务等各领域有形或者无形的障碍,保障残疾人、老年人能够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产生活,是保障残疾人、老年人权益,促进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体现。

石宏介绍,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系统规定了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维护和管理的相关制度。一是严格确保无障碍设施建设质量,包括明确新建、改建、扩建的居住建筑、居住区、公共建筑、公共场所、交通运输设施、城乡道路等应当符合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规定无障碍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并与周边的无障碍设施有效衔接、实现贯通;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在无障碍设施建设中的职责作出明确规定。二是强调重点单位、区域、场所等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的义务。比如,明确要求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部分地区的人行道路系统、停车场等应当配套建设相应的无障碍设施。三是对无障碍设施改造作出系统性规定。四是针对“重建设轻维护”突出问题,对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作出明确规定。包括明确维护和管理责任人,并对其所承担的维护和管理职责作了列举;对非法占用、损坏无障碍设施等行为作出禁止性规定,并明确了相应法律责任。五是明确通过意见征询、体验试用等方式,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参与无障碍设施建设。

据悉,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难点问题。比如,针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社会广泛关注加装电梯等无障碍设施的问题,该法从国家鼓励、政府支持、居民配合三个方面作出规定,进一步明确加装范围、发挥各方面作用以及充分考虑兼顾居民不同利益诉求,不断增强制度规定的针对性、可操作性、有效性。

“无障碍立法一小步,社会文明一大步。”东北财经大学无障碍发展中心主任、大连市无障碍促进会会长吕洪良表示,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确立,是贯彻依法治国方针的具体体现。立法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未来还需要大家共同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落地实施。

扩展无障碍服务范围

为丰富无障碍信息交流内容,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明确,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为残疾人、老年人获取公共信息提供便利;采取无障碍信息交流方式发布突发事件信息;要求药品生产经营者提供无障碍格式版本的标签、说明书。

同时,对利用财政资金设立的电视台、网站、移动应用程序以及图书馆、博物馆、电信业务经营者等提供无障碍信息的义务作出规定。明确要求硬件终端产品、自助公共服务终端设备、便民热线、紧急呼叫系统等应当具备或者逐步具备相应的无障碍功能。

在完善鼓励支持措施方面,规定鼓励图书、报刊配备无障碍格式版本;鼓励编写、出版盲文版、低视力版教学用书;鼓励地图导航定位产品完善无障碍设施标识和无障碍出行路线导航功能;鼓励药品以外的其他商品经营者提供无障碍格式版本的标签、说明书。为扩展无障碍社会服务范围,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规定,公共服务场所要提供无障碍服务;对涉及医疗健康、社会保障等服务事项的,明确要求保留现场指导、人工办理等传统服务方式。

此外,还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司法诉讼仲裁、公共交通、教育考试、医疗卫生、文旅体育等方面的无障碍服务分别作出有针对性的规定。新增应急避难场所须提供无障碍服务的义务性规定、完善残疾人使用服务犬的相关规定。同时,为健全无障碍环境建设保障机制,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无障碍环境建设经费列入本级预算,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

多地推进无障碍建设

近日,广州市住建局发布《广州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广州将进一步巩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地位,成为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标杆城市;至2035年,广州城乡无障碍设施系统性设计完整,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律保障机制健全,无障碍信息交流服务水平全国领先。

在具体的任务指标方面,广州市提出,2025年前新建道路通达率100%,既有道路无障碍改造达标率80%,持续增加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的无障碍电梯、轮椅坡道等;梳理有条件改造的地铁站点无障碍设施,2025年前完成有条件改造设施总量的80%;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等工作,2025年前完成全市80%老旧小区无障碍设施改造。

目前,北京市突出抓好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场所、信息交流等方面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着力打造连贯畅通的交通出行体系。修复盲道26069处、人行横道6590处,改造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35个,实现城市全域主要道路盲道基本“无断点”、缘石坡道基本“零高差”。打造606条无障碍公交线路,地铁老线车站更新爬楼车和轮椅升降平台,并提供无障碍预约服务,满足更多残疾人、老年人独立出行需求。同时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累计改造重点领域公共服务场所1.58万个。市、区、街乡三级政务大厅,二、三级医院,一、二类公共厕所全面实现无障碍化。公园景区、宾馆饭店以及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体育馆等公共文体场所无障碍设施及服务进一步普及,大中型商超、银行等处的无障碍软硬件水平明显提升。

针对无障碍设施建设还存在出行领域设施不达标和维护问题突出、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认识水平有限、社会参与意愿不足等问题,民进天津市委会认为,要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补齐农村无障碍公共环境建设短板,改善和加强老旧社区、大型居住区等区域无障碍公共环境的配套服务建设。倡导“无障碍+民生服务”,把无障碍环境建设与教育、医疗、文化等民生服务结合起来;鼓励研发各种新型无障碍技术,加大“互联网+无障碍”政策支持力度,重点推动利用“互联网+”实现信息交流无障碍工作。(袁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