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保护村落发展专家委员会评审认定,住建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国土部等联合发文公布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利川市毛坝镇人头山村榜上有名。
入选传统村落的条件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保留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维系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根基。
(相关资料图)
人头山村能入选,真是名副其实。
白云绕群山
不畏浮云遮望眼
千年人头山 坐看云起时
人头山村位于毛坝集镇西南角20公里。它的东北面是双溪村的轿顶山、石老爷、石老娘;西南面是咸丰小村的土地溪、沙湾溪;东南面是亮孔塞、马鞍山和香炉石;西北面与咸丰的大村大山一脉相承。
人头山,顾名思义,因形似美女亭亭玉立,昂首挺胸屹立山顶眺望远方而闻名。咸服溪发源于人头山,是青岩河的一条重要支流。民谣中的“48道脚不干”说的是咸服溪河流蜿蜒曲折,从毛坝集镇沿咸服溪逆流而上,经过五一村、四溪村之后,便来到了人头山村,公路沿着山脚的咸服溪曲折向前,溪水不大,但十分清澈,清得能见到水底的细沙和五颜六色的石头,一群群小鱼在清水和彩石上自由自在地游动,偶尔几只飞鸟掠过水面,惊得那鱼一下子就钻到了石缝里,许久不敢出来。
路的下边是小溪,路的上边就是绿树成荫的丛林了,丛林很密,许多村舍都隐藏在这丛林树荫之中,只能从密林之外袅袅的炊烟才能分辨出村舍的大概位置,真的是只闻人语,不见村庄。如果是在晴天的早晨,阳光、晨雾、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欢声、笑语,天边霞光飞舞,紫气东来,山谷绿浪翻滚,群鸟欢唱;溪边水雾缭绕,捣衣声声;村口追逐嬉戏,饭香诱人,这是怎样的一幅仙居风光,怎样的一种天籁之音?
蓝天下的人头山
绿叶摇曳云深处
群峰浴雾
有雾山戴帽
云海山峰
云海深处是我家
云海之光
云深深 雾蒙蒙
自云出山涧
沿着一条蜿蜒的盘山公路,来到了人头山顶。回头望去,那曲折的公路就像麻花一样,在山坡上缠来绕去,那路上行走的车辆就像小蚂蚁爬行,公路两边散落着错落有致的民居,大多为青瓦盖顶,木板为墙的土家吊脚楼,这里是古盐道的必经之路,绿树掩映下的青石板路长满了青苔,沿着青石板路,便能走进古老的吊脚楼里。这里的吊脚楼与其他地方的吊脚楼没有太大的区别,这些吊脚楼的位置十分讲究,多为木结构,小青瓦,花格窗,四檐悬空,木栏扶手,走马转角,古色古笆,院后有竹篁,青石板铺路,刨木板装屋,东西朝向,选址考究。因为这些都是人头山村人祖祖辈辈生活居住的主要场所,所以他们选择了半立陆地、半靠山水;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讲究建筑朝向,半干栏结构,特色鲜明。木墙青瓦,选材单纯。讲究的人家还在木墙壁上里里外外涂上桐油,又干净又亮堂。所以建造土家吊脚楼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古民居 吊脚楼
美景摄不够
人头山梦幻日出
山村晨光
山路蜿蜒
阳光照耀回家路
云海蓝天留大美
传说土家人祖先因家乡遭了水灾才迁到鄂西来,那时这里古木参天,荆棘丛生,遍地都是豺狼虎豹。土家先人们搭起的“狗爪棚”常遭到猛兽袭击。人们为了安全就烧起树蔸子火,里面埋起竹子节节,火光和爆竹声吓走了来袭击的野兽,但人们还是常常受到毒蛇、蜈蚣的威胁。后来一位土家的老人想到办法:他让小伙子们利用现成的大树作架子,捆上木材,再铺上野竹树条,再在顶上搭架子盖上顶棚,修起了大大小小的空中住房,吃饭睡觉都在上面,从此再也不怕毒蛇猛兽的袭击,这种建造空中住房的办法后来就发展成了吊脚楼。
现在农村条件改善了,电视、冰箱那是小玩意,且大多有小车,温暖的烤火炉旁边还有专门的烤火沙发,木板墙上贴满了各种画报,洗面的、化妆的、美容的各种物件整齐摆放在窗台之上,如今的乡村生活已经不再是吃饭穿衣那么单一。
走进另一间屋,墙上贴着的全是旧报旧书,主人介绍,不是买不起墙纸什么的,实在是这些旧报纸的好处太多了,一是挡住了木板缝里的冷风,二是躺在床上能读着文章入睡,再者还能学到很多的知识。
是的,古老的人头山村充满了新生活的活力,定然会越变越好。(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陈小林 夏建平 魏武能 马月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