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理财产品开始“打折”了?近期,多家理财公司发布公告称,下调自身部分理财产品的费率,有些费率已降至零。此前,招银理财在某款产品中推出“不赚钱不收管理费”模式,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对于理财产品收费这件事儿,不少投资者仍感到陌生——我买理财,除了赚钱、赔钱,还要另外交费?答案是肯定的。目前,理财产品费用主要涉及投资管理费、托管费、销售服务费、产品赎回费等。从理财产品“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本质属性看,收费具有合理性。简单来说,投资者之所以买理财,是因为他愿意把钱交给更专业的人打理,以获取更好的收益。如何分成?投资盈亏均由理财产品的购买者自负,投资管理人收取管理费,这便是理财产品费用产生的基本逻辑。

尽管收费已成为市场共识,但“收多收少”却值得商榷。费率的高低应该与服务质量相匹配,与理财产品为投资者创造的价值相匹配。“价高质劣”的服务注定无法长久。试想,如果某位投资经理的专业水平还不如理财购买者,那么时间一长,后者将“用脚投票”,宁愿自己投资也不会把钱交给前者打理。由此可见,专业的投资研究能力、资产配置能力是理财产品收费的核心与基础。

此次降费,大多源于理财公司的营销需求以及市场竞争压力。从2022年开始,“资管新规”结束过渡期、正式落地实施后,银行理财不再保本保息,净值波动加剧,2022年3月、11月甚至出现了两轮“破净潮”。由于转型后的理财产品尚未被大多数投资者所适应,再加上市场波动时有发生,不少投资者先后赎回了理财产品,这也造成2022年年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较上年年末下滑。如何吸引投资者返场?从短期看,降低产品费率是一个立竿见影的做法。

降费后,投资者的财务成本将有所降低,但投资者不应仅凭“费用高低”做选择。判断一家理财公司、一款理财产品是否值得投资,关键要看它的投资研究能力,没有投研能力,一切营销手段都是花架子。此外,投资者还要明确自身需求,结合风险偏好、收益预期、期限长短等因素综合考量,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例如,一位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的投资者,不适合拿出大多数资金购买高风险产品,如权益类产品,该产品主要投资于股票、未上市企业股权等,且投资比例不低于80%。

最后要提醒的是,理财产品降费不宜只是一阵风,理财公司要切实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促发展、计长远。仔细观察多家理财公司的公告不难发现,本次降费大多具有“阶段性”,优惠期限通常在3个月左右。折扣期结束后,理财公司靠什么吸引、留住投资者?降费不应只是权宜之计,而是要通过降费促进市场回暖、提振投资者信心,进而为理财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接下来,理财公司要抓紧修炼内功,改革决策机制、激励机制、风险管理,提升自身的投研、科技等专业能力,真正做到靠能力取胜。与此同时,理财公司还要切实做好投资者保护工作,加强内控管理,避免出现业务乱象,如个别销售人员为了追求业绩,将高风险产品卖给低风险偏好投资者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