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商及出行方案提供者Stellantis集团6月13日表示,在福特汽车和通用汽车表示要采用特斯拉专有的充电标准North American Charging Standard(NACS)后,该公司也将继续评估该充电标准。距离特斯拉进一步统一美国充电标准的目标又进了一步。

6月11日至6月14日举行的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上,毕马威中国发布《中国新能源汽车筑梦欧洲》报告中也提到,欧洲是除中国外的第二大新能源车市场,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优先选择到欧洲绿地投资,将进一步提振我国新能源车产业链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相关资料图)

长期关注新能源车领域的专家认为,市场上正在出现新的情况推动新能源车加速渗透,持续利好全产业发展。

知名车企纷纷采用特斯拉专有充电标准

资料显示,Stellantis集团由标致雪铁龙集团(PSA)与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FCA)集团于2021年合并而来,拥有阿尔法·罗密欧、克莱斯勒、雪铁龙、菲亚特、欧宝、标致、玛莎拉蒂等众多品牌。该公司在2月宣布已推出23款纯电动汽车,预计2024年底将增加至47款。

Stellantis集团在最新的声明中表示,“目前,我们正在继续评估NACS标准,并期待在未来进行更多讨论。我们专注于为客户提供尽可能好的充电体验。我们的充电品牌Free2Move Charge将通过与充电供应商的合作,提供无缝、简单的解决方案,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路上。”

在上周,通用汽车表示将与福特一起采用特斯拉此前专有的北美充电标准(NACS),该标准将通过合作伙伴关系占据美国电动汽车市场约60%的份额。一大批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制造商随后表示,他们将提供带有特斯拉连接器的充电器,为NACS在充电标准大战中助一臂之力。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领域的研究人士向上海证券报记者介绍,上述车企的决定将直接影响美国公共直流桩市场的竞争格局,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站采用了NACS专有插头设计,不适用于非特斯拉的电动汽车。

在美国,大多数其他电动汽车和充电站都使用CCS插头标准。NACS是交直流一体的插座,CCS1和CCS2交直流均是分开的,整个尺寸要比NACS大一些。特斯拉的充电接口在体积和重量方面具有优势。特斯拉的超充桩本身占美国直流公桩50%以上的份额,将通用纳入体系内有望进一步夯实特斯拉在美国公共直流桩领域一家独大的地位,中远期超充桩的大规模建设也会影响目的地充电的建设进度。

在中国市场,特斯拉也是最受欢迎的新能源车品牌之一。截至2023年4月底,特斯拉已在中国境内布局1万多个超充桩,2000多个目的地充电桩,但数量仍少于国内其它充电运营商。由于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采用标准接口加上充电服务费用偏高,不少中国特斯拉车主使用了第三方的充电服务。此外,结合多方信息来看,特斯拉的充电桩供应链体系中,目前来自中国大陆的供应商暂时未占据重要地位。

中国新能源车企大幅加码欧洲绿地投资

来自毕马威中国最新报告显示,欧洲已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重要目的地。

中国新能源汽车对欧洲出口量占其全部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近半。2021年欧洲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第一大区域,2022年中国对欧洲新能源汽车出口持续领先其他区域。从具体国家来看,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对欧洲出口前三的国家为比利时、英国、斯洛文尼亚,出口数量分别为19.8万辆、10.9万辆、4.7万辆。

“中国新能源汽车规模优势明显、车型矩阵丰富,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连续第八年生产量、销售量和保有量全球第一,规模优势明显。雄厚的生产基础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使得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性价比更高。”报告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规模优势也使得企业可以提供更多车型,涵盖从低端到中高端的多种市场区间,满足欧洲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例如,2022年中国有136款新能源汽车车型可供消费者选择,其中纯电动汽车车型110个,位居世界第一。

2022年中国在欧洲汽车行业的总投资中占比高达53%,较2021年占比提升了33个百分点,报告分析称,这一历史性的增长主要源于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上游的动力电池厂商加速“出海”,在欧洲传统汽车产业发达地区直接投资设厂、新建产能。

毕马威中国海外投资并购交易咨询主管合伙人、毕马威全球中国业务发展中心负责合伙人李瑶表示:“欧洲发展低碳经济信心坚定,对交通领域的碳减排格外重视,欧盟于2023年正式通过《2035年欧洲新售燃油轿车和小货车零排放协议》,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蓝图。欧洲日益广阔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进入,有助于中国新能源汽车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

全球力推车辆电动化

利好中国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

“最新的这些信息表明,欧美市场在加快推动车辆电动化方面的决心。”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规模优势明显。中国雄厚的生产基础、完善的汽车产业链和丰富的人力资本使得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在康勇看来,新能源汽车产业上游包括锂、镍、钴、锰等关键原材料和电机、电控、电池等核心零部件,中游包括整车制造,下游包括充换电和汽车后市场服务,产业链参与主体丰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吸引了众多新的参与者,如电池等核心零部件生产商的涌现,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升级。中国企业在动力电池等关键领域具有优势,产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在中游整车制造上,中国同样具有竞争优势。在下游充换电领域,中国企业在充换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具有较强的能力。乘着中国新能源车企“出海”的东风,不少中国充电桩企业也积极跟随车企“走出去”开展海外业务。

李瑶认为,目前国内购置税优惠政策继续实施将有助于减轻汽车制造企业的成本压力,带动新能源车企通过智能化升级等措施来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叠加产业配套的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得到长期提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