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模式效能,立足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新形势新要求,国家网信办近日研究起草了《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将全面升级“青少年模式”为“未成年人模式”,推动模式覆盖范围由App扩大到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商店,实现软硬件三方联动,方便用户一键进入模式,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资料图】

近年来,国家网信办指导网站平台持续推进青少年模式建设,扩大覆盖范围,优化功能设置,丰富适龄内容,切实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图片由CNSPHOTO提供)

进一步提升模式效能

征求意见稿所称未成年人模式,是指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和特点,专门面向未成年人使用,覆盖移动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分发平台的网络保护模式。而移动智能终端则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儿童智能手表、早教机等智能终端和智能可穿戴设备。

征求意见稿提出,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之间应实现联动。未成年人模式应具备自动切换功能。在移动智能终端一键启动未成年人模式后,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自动切换到未成年人模式界面;在移动智能终端退出未成年人模式后,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自动切换到普通模式界面。

未成年人模式应支持家长或未成年人用户通过账号在多移动智能终端(包括同一厂家的相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多个移动智能终端)进行统一设置。用户通过登录统一账号,自动将该账号下其他移动智能终端的已有配置复制到本地并开启。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分发平台之间应提供必要接口和数据共享,满足未成年人防沉迷提醒、家长监督管理等功能。

未成年人模式的入口设置应确保最简化原则。用户可通过开机提醒、桌面图标、系统设置等至少3种方式进入未成年人模式。模式入口应在固定位置、便捷易寻,满足家长和未成年人用户一键进入或切换。用户在首次登录未成年人模式时,移动智能终端应在入口提供设置生日、选择年龄或年龄区间等多种方式供用户自行选择,并允许设置多个未成年人信息。

此外,用户可在首次开机或系统设置选择不需要未成年人模式,系统将不再出现相关提醒。从未成年人模式退出时,需要家长进行验证同意,家长可基于现有移动智能终端认证机制,自行选择密码、指纹、人脸等识别方式进行单一或复合验证。

对平台服务提出新要求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手机成为青少年上网的最主要终端。截至去年底,青少年网民手机上网的比例为87.6%,未成年人网民规模为1.23亿。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很多网络游戏产品充斥着暴力、色情、危害社会公德等不适合青少年接触的元素。只有游戏厂商、运营商加强自律,对游戏内容进行自审,才能为青少年建立一个健康完善的游戏市场。

有家长反映,当前移动智能终端的一大问题就是上述设备带来的充值消费问题,如在儿童智能手表绑定的家长端未开启免密支付和支付确认的前提下,未成年人在手表端购买游戏服务,就能直接从家长端扣款。同时,不少家长认为,儿童智能电话手表内的App存在诱导消费的嫌疑。在某第三方投诉平台上,多条关于电话手表内置App诱导充值消费、未经家长同意“自动”扣款的投诉。

在功能限制要求方面,征求意见稿规定,在未成年人模式下,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限制未成年人用户使用可能危害其身心健康的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应采取措施,合理限制未成年人在使用网络产品和服务中的单次消费数额和单日累计消费数额,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未成年人模式下不得设置以应援集资、投票打榜、刷量控评等为主题的网络社区、群组、话题,不得利用泛娱乐化功能和内容诱导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在线教育网络产品和服务不得插入网络游戏链接等。

筑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牛一兵表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关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下一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将从法治建设、专项行动、日常管理、模式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未成年网络保护的工作水平。

牛一兵介绍,继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设立“网络保护”专章后,持续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系,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制度,网信办会同司法部加快推进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立法工作,为网络素养提升、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网络沉迷防范等事关未成年人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提供更加全面、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

“我们将从制度细化入手,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明确涉未成年人网上不良信息管理要求,精准指导网上行为;从功能优化入手,督促网站平台严格把关产品功能设置,禁止诱导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制造‘信息茧房’、导致网络沉迷;从教育引导入手,强化网络保护宣传,引导未成年人形成积极健康的上网用网习惯。”牛一兵表示。

在抓好专项行动方面,“清朗·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活动已经启动,对网上涉未成年人的突出乱象,坚持露头就打、高压严打,最大限度压缩有害信息隐形变异的生存空间,坚决遏制网络欺凌等严重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违法违规行为,采取针对性更强的措施有效解决网络沉迷问题。对于问题突出、顶风违规、屡罚屡犯的账号、平台、应用等,将坚决以最严尺度依法关闭一批、处罚一批、下架一批,形成有力震慑。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林维认为,网络快速发展乃至元宇宙的到来,使得包括未成年人保护在内的诸多领域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要求我们对未成年人保护提出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领域的机制体制改革需要创新精神,这不仅仅会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事业提供更加宽阔的视野,也将会为新时代整体的网络法治提供更具实践意义、探索价值的样板。(袁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