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胡飞军


【资料图】

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之后,基金投顾业务有望从试点转向常规化,业界人士也对此给予了极大关注。

长久以来,“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似乎已是市场之谜。在基金投顾这一法宝祭出之后,这一状况能否获得改善?近日,证券时报记者走访了作为2019年首批基金投顾业务试点机构之一的盈米基金,尝试为投资者解开谜底。

基金与基民“双向奔赴”

截至目前,盈米基金已经管理着超过300亿元的基金投顾资产规模,比肩不少头部券商。

证券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身处金融行业、财富管理领域的盈米基金,却从不把自己定位为一家传统的基金机构,而是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也正是基于这一定位,盈米基金将互联网公司常用的“千人千时千面”思维,运用到了基金行业当中,并利用大数据为投顾客户、内容和基金产品打上标签,实现基金与基民的“双向奔赴”。

在盈米基金看来,一些基金公司拼命拉高收益率、强推明星基金经理等行为,实际上并不能有效解决“基民不赚钱”的问题,而只有协助基民戒掉追涨杀跌、活钱乱投等错误的投资理念,整个行业的状况才会迎来真正的改观。

做好客户服务本身

在经过多年投顾业务试点后,盈米基金相关人士认为,投顾业务仍然面临很多挑战,比如牛市的时候,投顾的作用和价值不是很明显;熊市的时候,老百姓又对市场没有信心。在这两种投资环境下,投顾都要去获得投资者的认可和信任。在这个过程中,营销的重点其实是做好客户服务本身,客户服务最大的难点是其个性化的需求。

“投顾机构管理资产规模的长期维持,需要让投资者不仅切实地获取收益,而且在获取收益的过程中拥有良好的体验与获得感,这种获得感包括为投资者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把产品销售与投顾服务深度融合。”盈米基金相关人士表示。

勇于放弃短期利益

盈米基金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刘文红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长远来看,金融行业是经营客户信任的行业,信任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投资者来说,他们需要的是以一种更轻松的方式去做基金投资,促使机构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站到客户这一边,这也是整个行业从“卖方”转向“买方”的核心原因。

盈米基金认为,基金销售机构和投顾机构放弃自己的短期利益,去捍卫投资者的利益,让投资者感受到了爱与关怀,这就是情感上的获得。反过来,投资者也会更平和、更耐心,机构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也更倾向于伙伴关系而非交易关系。

“作为买方投顾,代表的是客户的利益,只有客户的满意度提高了,客户才会将更多的资金交给我们打理,才会与我们更长时间地一路同行,这是我们商业模式的底层逻辑。”刘文红表示,把基金投顾这种新生的投资方式带给普通投资者,本身就需要做大量的投教、陪伴工作。这个过程或许并不轻松,但做的却是艰难而正确的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