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市场持续低迷,去库存不及预期,中芯国际未来挑战仍然艰巨。8月10日晚间,中芯国际发布2023年二季度财报,显示中芯国际上季度出货量有所回暖,但价格端未见明显回升,呈现量增价低特点。

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在8月11日上午的财报电话会上坦言,虽然中国和全世界的经济社会都已全面常态化运行,但对电子产品的需求低于预期,集成电路产品的库存依然高起,市场信心不足,芯片公司压缩开销。从整个市场来看,手机和消费电子领域仍处于创新瓶颈期,没有新的亮点,需求不增反降,换机周期变长,个人电脑、工业、新能源汽车等细分行业供需逐渐趋于平衡。

对此赵海军认为,芯片行业下行已经触底,但依然面临包括去库存速度低于预期,需求增长缺乏动能,以及地缘政治影响在内的诸多挑战。“目前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和分立器件的消费市场,占到了全球市场的35%-40%。虽然因为产业链的格局变化,资源重新整合分配,可以预见未来的竞争会更激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赵海军介绍,晶圆收入以应用分类来看,智能手机、物联网、消费电子和其他类别的收入占比分别为27%、12%、27%和35%。虽然大环境需求未见明显的反弹,但从公司订单情况可见,部分应用于国内手机终端、消费电子的芯片库存开始下降,客户逐步恢复下单的需求,例如图像传感、图像信号处理、高压驱动、微控制、工业控制和特殊存储芯片等。

在此驱动力的影响下,公司二季度产能利用率环比提升了10个百分点至78%,智能手机收入环比增长两成。由于无线电局域网络、路由器等领域订单的下降,公司物联网IoT的收入环比下降两成多,但中低端的TWS(真无线耳机)和Wi-Fi设备仍然稳定。

中芯国际中国区收入占比由上季度的%升至%;美国区、欧洲区收入占比分别由上一季度的%和%,降至%、%。赵海军称,中国区销售占比提升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区客户通常作为产业链的第二、第三供货商,在去年产业下行初期就遭到砍单,订单调整比欧美要早两个季度,而欧美客户受限于长期供货合同的限制,无法较早调整订单,只好在2023年逐步削减订单,相对而言,中国客户在2023年的份额有所增长;此外,赵海军称,随着中国供应商在智能手机、消费电子、电动汽车供应链取得更大份额,其中又有大量中芯国际客户,当期间其他海外供应商百分比下降时,中芯国际来自中国的客户的收入顺势增长。

赵海军提及,中芯国际还受益于手机市场过去不曾受到关注的翻新机(refurbished phone)市场。他解释,通常在市场上回收而来的二手机,会将屏幕、电路等部件换新,然后这些手机流向低端市场。“今年市场上将约有亿部翻新机出货,我们看到这个市场都被中国客户接到了,所以你会发现突然会有相关的急单,这也不是一个小数字。”赵海军称。

赵海军预计,三季度依然延续二季度的量增价跌的情况,预计销售收入环比增长3%-5%,毛利率在18%-20%之间。他称,随着中国主要的设计公司的产品库存逐步下降,尤其是部分新产品在逐步建立库存,开始为下半年和明年的终端产品出货做准备,三季度公司出货量预计将继续上升,而同时折旧也将持续增加,通过在萎缩的市场里面做大份额的努力,预计中芯国际下半年的销售收入好于上半年。

赵海军称,大批量出货的标准化产品,其价格相对小批量特殊产品要低。随着公司12英寸产能在下半年继续提升,这些标准化产品占比也将提升。此外,8英寸方面,亦面临手机芯片库存较高、国际IDM厂商的模拟芯片降价、面板驱动芯片需求低迷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中芯国际预计平均单价将环比继续下降。

展望明年,在电子产品需求恢复较弱的情况下,中芯国际后续扩产和资本开支如何调整?赵海军回应称,总体市场复苏比想象中慢,还需要根据宏观经济继续做调整,预计2024年市场会相对平稳,“尤其是智能手机、消费电子领域的需求,需要宏观经济面的恢复,这个时间就会比较长。”他还提及,中芯国际目前在购买设备时需要走批准流程,整体交付时间会比其他人长一些,因此公司必然是买的时候要有一点余量,以防有设备没有按期交付,耽误需求。

产能建设方面,二季度中芯国际资本开支为亿美元,一季度为亿美元,上半年总计约30亿美元。截至二季度末,中芯国际月产能由上季度末的万片提升至万片。谈及后续产能扩张计划,赵海军称,公司长期扩产计划不变,今年年底8英寸晶圆产能部署基本完成,未来产能增长都会是12英寸晶圆。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