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DS科普——特别篇主要用于讲述一些二战国家中带有重要色彩的词汇。 


(资料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个战场都爆发了形势各异的海战:比如太平洋海战,主要是日本舰艇和美国航母舰载机摩擦碰撞;也比如大西洋海战,一场由水面上的巨舰与来自深处的“海狼”们——U型潜艇上演的猎人游戏。

前篇:潜艇的从无到有

潜艇,Submarine,一种能够在水下运行的舰艇,早在15—16世纪,堪称全能全知的列昂纳多·达芬奇便已有了这样的类似的构想,尽管这对当时的人来说几乎是不切实际的,但其实16世纪时,真实意义的潜艇已经跃然纸上了。1578年,《发明与设计》一书中就有描述潜艇。1620年,首艘有文字记载的“可以潜水的船只”由荷兰裔英国人克尼利厄斯·雅布斯纵·戴博尔建成。1648年,《数学魔法》一书首次指出潜艇在军事战略上的优势。1866年,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开始创作长篇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该书于1869年发表。书中描绘了一艘构造奇妙、船身坚固、利用海水发电、在水下航行的造物“鹦鹉螺”号潜艇,这一有着坚硬如铁的双层艇体科幻构思深刻影响了后世对潜艇的探索之路,也启迪了人们对海底的无限遐想,“潜艇”的构思愈发接近现实。

1800年,美国天才发明家罗伯特·富尔顿发明的”鹦鹉螺“号潜艇,以上浮时采用风帆推进、下潜后由人力转动螺旋桨前进的两套推进方式成为世界上第一艘真正实现完全水下潜航的潜艇。

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史上第一艘用于军事的潜艇“海龟号”诞生,尽管这艘“潜艇”无论是从设计上还是攻击能力上来说都充满了“实验性”,但它确实实现了潜艇的基本功能。1863年,法国研制的“潜水员”号采用蒸汽机作动力,尺寸超过了当时所有的潜艇,成为了20世纪之前最大的一艘潜艇,但最终因下潜能力和水下航行稳定性皆表现不佳而以失败告终。1864年,美国南北战争中南军的“亨利”号潜艇用水雷首创潜艇击沉军舰的战例。1866年,英国人R.怀特黑德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枚鱼雷,使潜艇有了可靠的攻击武器。各国的潜艇技术都已有雏形。

1878年,由来自爱尔兰的美国设计师约翰·霍兰试制的“霍兰-Ⅰ”号潜艇下水;1881年,“霍兰-Ⅱ”号成功下水,同年实验的“诺德费尔特”号潜艇已经成了首次装备鱼雷发射管的潜艇(后辈“霍兰-Ⅱ”号也有安装),攻击型潜艇的设想几乎已照进现实。

1893年,约翰·霍兰的设计能力使他从美国潜艇设计大赛中脱颖而出,他的第五艘潜艇“潜水者”号被提上日程。“潜水者”号借鉴了1866年英国“鹦鹉螺”号潜艇的蓄电池动力推进设计,并将这种电动机推进装置与传统的蒸汽机动力装置结合,打造出了史上第一艘双推进系统潜艇。1897年,“霍兰-Ⅵ”号潜艇横空出世,采用了以汽油发动机和以蓄电池为能源的电动机为推进系统的双推进设计,航速可达每小时5海里,续航力50海里。该艇能在水下发射鱼雷,水上航行平衡,下潜迅速,机动灵活。这艘潜艇在后世被正式命名为“霍兰”号潜艇,奠定了霍兰作为“现代潜艇之父”的地位。

再到后来,法国科学家劳贝夫于设计的“纳维尔”号潜艇和美国青年西蒙·莱克改装的“亚古尔”号潜艇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海底两万里》中的“双层壳体结构”设计,完善了潜艇的最后一块拼图。1900年4月,美国政府购买其研制的潜艇霍兰九号,并编入美国海军。从此,潜艇作为一种前沿的军事武器进入海军作战领域,正式成为一种海军舰艇。

正文:U型潜艇

一战先驱

U型潜艇是特指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使用的潜艇,为与其他国家的潜艇名称区别开来,在英语里使用"U-boat"(Undersea boat)来称呼该型德国潜艇,因为德国潜艇的编号都使用德文“Unterseeboot” 意思(英文为U-boat)的首字母U加数字命名。

于1906年初,德国人建造了以柴油机为主动力的U型潜艇,企图组建一支潜艇部队用于在一战中和英国的皇家海军抗衡。

德国海军的首艘潜艇是于1906年建成的“卡普”级U-1号潜艇,采用双艇壳设计,双轴双桨推进,但该型潜艇体型小,只有一部装备了3枚鱼雷鱼雷发射管,实战作用并不大,因此仅仅作为实验舰艇使用,只建造了1艘。

U-1之后德国建造了U-2艇,不过U-2的性能仍然无法满足德国海军的需要,因此只建造了一艘。由于之前两艘潜艇的建造经验,新一轮的潜艇扩建中德国一次性计划建造20艘,采用分批建造的方法逐步提升潜艇的性能,共建造了十批潜艇,每批建造不超过4艘,合计有30艘(排除U-1至U-4的实验性训练舰后有26艘)。

其中第一批到第七批为U-3号、U-4号到U-17型、U-18型,被归类为科尔庭煤油动力潜艇,共18艘,采用煤油发动机(汽油机推进),功率低续航短。战争期间作用不大,除4艘用作训练艇外(U-1至U-4),其余都很快退役。不过这批老式潜艇已经证明了潜艇作战对德国的可行性,1914年年9月22日,U-9号潜艇仅用1个半小时就击沉了三艘英国装甲巡洋舰“阿布柯”、“霍格”、“克雷西”号。

从第八批开始到第十批为U-19型到U-30型,这批潜艇已具有不凡的实战能力。1914年9月5日,U-21号潜艇用一枚鱼雷击沉英国军舰“开路者”号,成为首艘使用自航式鱼雷击沉战舰的潜艇。该潜艇很快便成了德军潜艇部队中的明星,1915年5月时,U-21号在澳新湾海域,先是击沉了英国海军凯旋号战列舰,2天后又击沉了英国海军庄严号战列舰,1916年2月时,U-21号又击沉了一艘法国装甲巡洋舰。U-21号潜艇总共击沉了40余艘各型舰船,这样的战绩足以彰显潜艇在海战中的重要地位。

从U-31号潜艇出现后,德国打破了之前每批建造不超过4艘的惯例,开始大批量生产潜艇用于作战。从U-19型往后至U-93型为曼恩柴油机中型潜艇(也称米特尔-U型艇),体型更大,速度加快,续航力提高,能执行远洋巡航任务。包括U-19型、U-23型、U-27型、U-43型、U-51型、U-57型、U-63型、U-66型、U-81型、U-87、U-93型等,共74艘,其中U93型生产数量最多,为22艘。

此时的德国已全面投身一战,以无限制潜艇战封锁英国的海上补给线,后封锁范围不断变大,于第二次无限制潜艇战时将对象扩大到来往的任何船只。要做到如此大规模的潜艇战,自然需要更多执行各类任务的潜艇。德国为此开发了大型远洋运输和巡洋潜艇,包括U-139型、U-142号、U-151型,其中的U-139型更是为战而生,是一战中最大的潜艇,共建造了3艘。还有因体型庞大而不适合在浅水沿岸作战的UB型近岸鱼雷攻击艇和UC型沿海布雷艇。UB型下属的UB-III型潜艇备受德军喜爱,其排水量、火力和续航力很均衡,为建造数量最多的U艇,共95艘。UB-III型潜艇也更是后来二战中U-ⅦC型潜艇的参照对象,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船员与将领(比如未来的德国海军司令卡尔·邓尼茨。以及UE型远洋布雷潜艇,有两种子型号,共建造19艘。

二战海狼

一战中的德国U艇虽给予了盟军重创,但挽救不了帝国的没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德国被迫签订了《凡尔赛条约》,不能再拥有潜艇。但战争埋下了复仇的火种,随着希特勒的上台,德意志帝国海军从国家海军转为了为NC德国效命的战争海军,《凡尔赛条约》的限制随着NC德国的扩张和英法等国的退让而逐渐沦为废纸。于海下航行的幽灵之狼,带着新兴的“狼群战术”,重归大西洋。

1935年,德国开始重新建造U型潜艇。Ⅰ型潜艇因为是1930年之前就开始研发并陆续装备的老旧型号,大战初期就被废弃。新生的ⅡA型很快便成为了NC德国第一种具有战斗力的潜艇。尽管ⅡA型并不能称得上先进,水上排水量只有254吨,而且是存在动力装置和密封装置等问题的潜艇,ⅡA型服役后依然训练出了不少优秀的船员,为以后建造潜艇提供可靠的数据,是二战中德国U型潜艇的基石。

战争海军后来改进出了ⅡB型近海潜艇。ⅡB型的耐压仓厚度更佳,下潜深度达120米。该型共批准建造18艘,编号为U-7号至U-24号(与一战的编号无关,是重新算起的)。ⅡB型最终共建造20艘。ⅡB型服役后,成为当时德国主力潜艇。

Ⅲ型潜艇改装自Ⅰ型潜艇,专用于在英国沿海布雷,其落后的设计因为太不实际,很快便被放弃了,在一众U艇中并不起眼。后续的Ⅳ型、Ⅴ型、Ⅵ型潜艇也都并不理想:Ⅳ型作为后来XIV型的前身,仅作运输用处,未能生产,只有图纸留存于世,被取消原因不详;Ⅴ型为专用袖珍潜艇,仅有一艘,为V-80;Ⅵ型计划中水面采用蒸汽动力,水下用电动机驱动,如此复古的设计自然没有被批准生产。

德国U艇继ⅡB型后新一代的主力是Ⅶ型(7型)潜艇,该型潜艇也是历史上生产数量最多的潜艇,共有700余艘。Ⅶ型的设计起源于一战中德意志帝国海军使用的UB-Ⅲ级潜艇(上文有提及),下属ⅦA型、ⅦB型、ⅦC型、ⅦC41/42型、ⅦD型、ⅦE型和ⅦF型。A型为原型艇,后改进为B型艇。

ⅦC型产量最多、最为出名;ⅦC41/42型为C型的深海适配,ⅦC/41型建造了91艘,而计划建造164艘的ⅦC/42型被其他潜艇生产计划搁置,最终未被建造;D型为C型加长版,加装了水雷舱,但作用一般,仅生产了6艘;E型为C型的延续,计划采用轻型柴油机减重,以追求更深的下潜,碍于轻量型柴油机的制造难度而被取消计划;F型为鱼雷运输艇,是Ⅶ型潜艇中最大的型号,只建造了4艘。

Ⅷ型U艇并未问世,留下的研发资料寥寥无几,只知道该型潜艇从1935年开始研发,并不知道其取消计划的原因。

Ⅸ(9型)型U艇是下一量产型号,可以看做是放大了的Ⅶ型,长度和吨位都大大增加,主要为了增加航程以便在美国东海岸等海域远洋作战。下属改型ⅨB、ⅨC、ⅨC/40等。

Ⅹ型U艇为远航布雷潜艇,同时也可作为运输、载货的潜艇,其A型方案未能通过,仅生产了8艘XB型潜艇,是当时德国最大的潜艇。

Ⅺ型潜艇为水面重火力潜艇,搭载Ar231双翼水上飞机,共计划制造4艘,但因二战的全面爆发而被取消。如果生产成功,它将会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U艇,在所有二战潜艇中其次于日本的伊400型。

XII“舰队型”潜艇 于 1938年开始研发,火力与Ⅸ型U艇别无二致,装备了更先进的柴油机以提高水面航速。该型的研发未能被批准。

XIII型潜艇是在Ⅱ型基础上研发的新型近海防御潜艇,同样未被批准生产。

XIV型(14型)U艇为专用的补给潜艇,被称为“奶牛”。因为没有武装且是补给船只,成了盟军的重点打击对象,所有XIV型潜艇在战争中全被击沉。

XV和XVI型潜艇都是专门用于大型物品运输的潜艇,因为不切实际而被拒绝采纳。

XVII级潜艇为沿岸小型试验艇,其艇尾十字型尾舵设计是现代潜艇相关设计真正意义上的鼻祖。航速较快。分为A型、B型两种型号,A型下分为两个子型Wa201和Wk202,各建造了两艘;B型体积更大。所有XVII级均于德国投降时凿沉。

XVIII型潜艇为计划中采用“瓦尔特推进系统”的试验型号潜艇,在水下通过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供给柴油机运作,但因为过氧化氢并不可靠且需占用大量空间,所谓的“瓦尔特推进系统”完全属于一款失败作品。该型号1943年仅有两艘开始建造,1944年建造即告取消。

XX型潜艇为XB型布雷潜艇的另一款改进型号,1943年该型有30艘先后开始建造,但1944年无端被终止。 1944年8月又开始了三艘XX型的建造,因为德国即将战败,资源缺乏,1945年初停止了这三艘的建造,也就是说没有一艘成功下水。

XXI型(21型)U艇的构想可以追溯到1943年,盟军开始推行使用全新的护航技术,对德国所主要使用的Ⅶ型潜艇造成了严重的威胁,Ⅶ型U艇的所使用的电动发电机无法保证超过几个小时的电量,一旦超过这个时间,离被发现也就不远了。迫于盟军的强大反潜能力,战争海军急需新型长续航电动潜艇重夺优势,XXI型U型艇应运而生。

XXI型U艇也被叫做“ Elektroboote”,即德语“电动船”,这种柴电潜艇的第一批生产主要作用是并非用于侦察或攻击,而是单纯的潜水试验船(当然,它依然是作为实战武器使用的,其武器也是最先进的)。可以说,该型潜艇是划时代的,其设计已接近现代。它打破了先前潜艇的桎梏:更长的潜航时间使它不像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选择下潜攻击或逃跑的前辈们一样,该艇的任务主要是在水下作业;显而易见的流线型设计减少了水下阻力;大容量蓄电池使它的水下航速甚至超越了水上航速;安装的最新鱼雷快速装弹机使得鱼雷装填更加迅速;新式的水声系统使潜艇能够在水下不依赖潜望镜完成对敌攻击;当然了,船员的生活环境也得到了质的飞跃……总而言之,XXI型U艇堪称是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称得上现代化的海底战舰!但XXI型U艇也真的只是潜水试验船,该型U艇几乎一直在巡逻与试验,虽然服役却并未真正参与过实际战斗,没有击沉任何一艘舰船。118艘XXI型U艇中真正能投入战斗的仅有4艘,德军早已大势已去,该型先进潜艇和其他德国先进科技一样,无法做到挽大厦之将倾。

XXII型潜艇计划专用近海防御,并打算投入地中海战区,采用了“瓦尔特推进系统”。原定制造72艘,但直到1943年年底,仅有两艘潜艇开始建造,随后被取消。

XXIII型(23型)U艇是一种用于近海作战的小型潜艇,小巧玲珑。和XXI型一样,采用流线型外壳,水下航速超过水上航速,安装两具鱼雷发射管。由于非常小,因此不易被敌探测到。在战争结束前,少量XXIII型潜艇在英国近海击沉了5艘商船,自身无一损失。

XXIV型潜艇是1943年计划用于远洋的”瓦尔特推进系统“型号,因其过多的鱼雷发射管和不当的布局而被放弃。

XXV型潜艇是近海防御用的纯粹电力推进潜艇,载员较多,相关资料缺乏。

XXVI型潜艇是最后一款U艇型号,也是最后一款没有完工的U艇型号,该计划同样采用”瓦尔特推进系统“,原定生产100艘,最终音信全无。

此外还有仅存在于图纸上的XXIX型、XXX级、XXXI级等设计,均基于XXI型U艇和XXIII型U艇,十分接近现代潜艇,但直到战争结束也未能完成设计,仅有稿图证明它们的存在。

参考文章:凤凰网《未能服役的“海狼”——二战德军U艇计划型号综述》

知乎《二战中德国都有哪些型号的U艇及各型号特点?》

知乎《帝国末日的深海电狼,二战德国U-XXI型潜艇,领先世界30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