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冠“三阳”的话题引发关注,一度登上了中国社交媒体的热搜榜。8月9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新冠病毒奥密克戎EG.5升级为“需要留意”的变体,指出它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率正不断上升,已在51个国家检测到。


【资料图】

8月12日,在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23“国际青年领袖对话”年度论坛的间隙,界面新闻记者专访了世卫组织前驻华代表施贺德(Bernhard F. Schwartlnder),聊了聊新冠病毒和全球健康话题。

施贺德是一位流行病学家,在2013年-2017年担任世卫组织驻华代表。2017年7月,施贺德返回日内瓦总部,升任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兼办公室主任,并在这一职位上退休。2021年,施贺德以德国外交部全球健康大使的身份再次回到中国,常驻德国驻华使馆。

以下为专访实录,刊发时有编辑。

界面新闻:几天前,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奥密克戎EG.5为“需要留意”的新冠病毒变体。应如何解读?

施贺德:当世卫组织说这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病毒,或这种病毒正在观察中,意味着我们要非常仔细地、更好地了解这种病毒。你不能仅仅通过在实验室的观察来确定病毒的威力,你得看看它在人群中的表现。

我们都知道新冠病毒是一种一直在变化的病毒。现在,它有一些小的变化,但不足以改变病毒本身或它的作用。不过,有时会发生一些更重要的变异,会改变病毒的行为,所以你必须非常仔细地观察它。

我们最担心的有两个方面:一是病毒是否会变得更具传染性,这意味着它可以更容易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第二个问题是,它是否会变得更危险、让人们更容易生病。

界面新闻: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已经不再担心新冠病毒。在你看来,新冠病毒还是一个值得担心的问题吗?我们是否已经度过了疫情时期?

施贺德:我们所有人,包括我自己,真的很高兴我们不再有“如果我感染了病毒将怎么办”这样的担心。在这一点上,你是对的。但我们不能忘记的是,新冠病毒还在。即使是现在,它仍在持续传播。

由于我们通过接种疫苗和先前感染而获得了免疫力,我们的身体更强壮,对病毒更有免疫力,但这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所以即使人们现在感觉受到了保护,或者感染仅仅带来像感冒一样的轻微症状,但是病毒仍可能像流感一样不断变化,它可能会变得更加致命,这就是新冠病毒的危险之处。所以我们必须保持警惕。

另外,对于普通人来说,应该确保接种最新的疫苗,在这一点上,无论中国政府还是全球的建议都是一致的。我认为每年至少打一次新冠疫苗很重要,就像你经常打普通流感疫苗来保护自身一样。

界面新闻:从世卫组织退休后,你现在是德国的全球健康大使。全球健康大使这个职位对我来说很陌生,有很多国家会专门设置这样的岗位吗?作为全球健康大使,你的使命是什么?

施贺德:这个职位的设置,根源于这样一个理念,即我们认为“健康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其实,有相当多的国家拥有全球健康大使,并且多年来,它也是全球健康运动中的一部分。我们试着将人们聚在一起,进行讨论和对话,希望起到桥梁一样的作用。

健康议题可能是我们目前这个世界上能够全球流通的最后一种共同语言了。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无论你是谁、身处何处,没有好的身体,就不会有美好的生活。而在一个相互联系的世界里,你也需要将健康问题放进环保问题里来考虑,他们是互相联系的。

界面新闻:你的海外职业生涯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中国,你对中国的卫生健康系统有何观察?

施贺德:中国幅员辽阔,存在巨大的多样性,不同地区的情况不一样。如果你住在上海或北京这样的地方,可以接触到一些最现代化的医院和医疗保健服务。但是如果你去到偏远的乡村和山区,就会发现人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无法获得同等水平的医疗保健服务。

中国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在这个庞大复杂的医疗体系的基础建设方面,也就是初级保健方面。比如,无论住在哪里,人们基本都可以得到健康指导。有时候,即便是在没有严重症状的情况下也有机会找到医生,或者转到更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现在最大的挑战之一,我认为是必须确保医疗服务是负担得起的。另外,还需要确保这些初级保健设施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并与更专业的医疗系统联系起来,在基础医疗服务之外,病人也能有更多机会寻求更高级、最专业的服务。

界面新闻:在卫生健康的哪些领域,中国和德国的合作潜力较大?

施贺德:我们在许多领域开展工作,并不断审查合作优先事项。我认为,在未来,中国和德国在大流行的准备工作中密切合作,将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我们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是非传染性疾病,比如癌症、糖尿病等,我们可以加强合作,一起做研究。我们还可以一起学习如何应对挑战。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