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探“弥陀”


【资料图】

文/文兰

听说在南岳48条古道中,除北山朝圣古道、梵音古道、徐霞客古道、龙池古道外,弥陀古道因其历史久远、人文深厚、风景独特而让许多户外爱好者心向往之。北山朝圣古道我已爬了8次,而弥陀古道一直未曾探寻。几次约朋友未果,昨晚突闻才通宵爬完南岳衡山往返全程的朋友,又在约今天的弥陀古道行,情绪一下被激活,“加我一个”!

清早7:30,我们开始集结出发。在资深户外爱好者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南岳衡山石囷峰东面下的南岳区南岳镇水濂村泗塘组。我们从一个很不打眼的林间入口开始了弥陀古道的探寻。

南岳衡山48条古道的最终目的地都是祝融峰顶,都是周边先民朝圣时走出来的路,弥陀古道也不例外。今天,我们要走弥陀古道的第一段,终点是广济寺,全长7.6公里。

古道两旁杂草丛生,右旁是潺潺的溪水,空气中弥漫着植物原始的味道。唐朝时,高僧承远大师择岩而居,终日不食人间烟火,只颂阿弥陀佛,后得道升天。《南岳总胜集》卷上“弥陀峰”条说:“有高僧居岩不食,念弥陀佛号,朝廷征不起,后得道,因号弥陀峰。下有弥陀寺,赐般舟道场。”人们在承远大师得道升天的地方修建弥陀寺,供奉香火。弥陀寺当时是南岳地位相当高的寺院,千百年来,人们走着这条古道去进香朝圣,因这条古道位于弥陀寺旁,于是,这条古道也就称为弥陀古道。

路上的麻石阶梯被风霜磨平了棱角,麻石阶梯上古藤蔓生,青苔密布,仿佛藏着一个个久远的朝圣故事。陡峭而崎岖的山路时而被树枝挡道,我们得弯腰小心钻过。豆大的汗珠撒落在麻石阶梯上,看着汗水在麻石上慢慢晕开、消失;一个个摩崖石刻时而不经意地出现在我们眼前,给予我们能量,让我们伫足观看。据记载,南岳衡山上有许多摩崖石刻,其中字数最多的则是弥陀寺旁的《还丹赋》,有355字。这篇镌刻在天然花岗岩上的赋文,创作完成于唐宋年间,是湖南省内现存最早的道教文物,为我国较早阐述养生长寿、返老还童之典籍。

同行的38位驴友中,除我之外,他们都是第N次爬弥陀古道了。小龙是38位驴友的头——户外协会的会长,他老婆艳辉是他忠实的追随者、拥护者,他们的小家曾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两口子健壮结实,阳光爱笑,眼里经常漾着光,他们每次为协会的活动无私奉献,一个个户外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吸引了一个个心中有梦的有志人士纷纷加入到这个正能量的团体。年长的是70多岁的陈伯,面色红润,脚步轻盈,他觉得和年轻人一起行走古道,就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心情格外舒畅。今年5月做完半月板手术的邓哥,也拄着两条登山杖一瘸一拐地参加了这次古道行,来回几个小时的折腾,他硬是没掉队,他觉得通过一次次古道行,开阔了胸襟,野蛮了体魄,磨炼了意志。一位叫胡大哥的驴友,弥陀古道至少爬了几十次了,从青丝到白发,光阴在古道上流淌。他们怀着各自的梦想行走在古道上,乐此不疲,久久生情。

路上,碰到一对上山采黄精的老年夫妇。男的刚退休1个多月,听说黄精吃了对身体好,于是他们清早6点就从临县骑摩托出门了。他们不在乎一定要采多少,觉得上山采黄精既锻炼了身体,又是一种乐趣。走在齐腰深的杂草丛中,老婆婆差点滑倒,老公公马上急切道:“小心点啊,摔着可不得了。”

我们穿过茂密的原始次森林,一路峰回路转,一路披荆斩棘,一路手脚并用。这些费的只是体力,可恶的是一路蚊虫萦绕耳旁,吵闹不休,性急时,一巴掌甩下去,一只傻帽的野蜂瞬间毙命。蚊虫还在继续喧闹,吵到眼前像有飞蚊症的感觉,甚至有个别蚊虫闯进了耳朵,我临时用起驴友的白虎油涂满双耳,但不起作用。

生活和工作的不如意,总是让我们想逃离;没想到在这幽静的深山里,竟然还会受到蚊虫的骚扰。记得一游客曾向一寺庙住持诉苦:很想逃离城市,出家当和尚。住持说:哪里都没有净土,我们出家人何尝不是蹉跎一生呢?你是怎样,世界便怎样。是的,今天行走在这深山古道上,除了身体的疲惫,还有蚊虫的烦扰,哪里又是清凉世界呢?我想起昨晚翻看的《中华文华上下五千年》中提到老子的一些精髓思想,我顿时豁然开朗。好吧,蚊虫小厮们,你们爱吵吵吧,我就当你们是我修行的道场了。我努力地调整着自己的心态,尽量不让它们扰乱了我的心境,心不动,世界又奈我何?我一路向前,它们一路纠缠,终究没有被它们扰乱我前进的脚步。两个小时艰难的攀爬,撒下了一路汗水,全身衣服湿透,我的腿开始发抖,终于到达广济寺。

广济寺,原名清凉寺,位于紫盖锋与祝融峰之间的峡谷平地上,始建于唐朝,三面高山环抱。因其生态良好,六年前,我曾在此地放生过一条四斤多的娃娃鱼。此时,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让人安静的力量。也是奇怪,蚊虫刹那间荡然无存,世界一下安静下来。凉风习习,眼前一片澄明,心里说不出来的轻松。

我们在广济寺前坪集合,大家为又一次开心的探寻而欢呼。如果说探寻北山朝圣古道是三重境界——迷茫、光明、天高云淡;那么探寻弥陀古道则只有一重境界,那就是坚韧,绝大部分的过程一直是在山腰的原始次森林中攀爬,直至到达祝融峰顶,才会见到天日。我遥望终点祝融峰,他就在我眼前,今天,我已迈开了探寻“弥陀”的第一步,下次我还会来的!(文中图片系作者提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