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腿、下腰、下叉、擦地、划圈、翻身……一招一式规范有序,自幼酷爱舞蹈的任芙蓉,是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南关小学五年级学生。“我爱跳舞,我的梦想是登上更大的舞台。”任芙蓉对自己的艺术追求充满自信。这样的自信,来自艺术的熏陶和坚持练习,更来自“双减”实施以来,凉州区积极探索校外培训机构网格化管理模式取得的治理成效。

近年来,凉州区通过53个网格化管理责任学校和582个网格化管理员,对全区291家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包抓,延伸了校外培训机构监管触角,实现了动态监管、源头治理和前端处理,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群众满意度逐步提升。同时,依托网格化管理学校思政优势,着力提升培训机构全面育人能力。

随时在线督查,实现监管“无盲区”


(资料图)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凉州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实现清零,但仍有291家校外培训机构,其中非学科类226家、高中阶段学科类56家、成人助考类9家,存在从业人员体量大、涉及面广、监管难度大等诸多困难。

凉州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万栋介绍,全区深入开展调研走访,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提出并不断完善校外培训机构网格化管理制度,形成了范围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和明确范围、明确人员、明确责任、明确工作的工作机制,实现了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全方位、全覆盖。

具体来说,就是各学校作为网格化责任学校,按照就近原则负责一定数量培训机构的监管,责任学校成立督查组,实行定点包抓,进行日常监管。同时,对同一包抓机构每周现场巡查不少于1次;寒暑假期间,每周巡查不少于2次。

网格化管理员、凉州区南关小学教导处副主任顾明德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通过“天翼之眼”APP,可即时对大门口、教学区、消防通道等关键位置人员情况实现联网监控,“我们监管的所有培训机构都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并确保联网,可随时在线督查,有效提升了监管实效。”

提出具体标准,满足多样化需求

娟娟戏蝶舞,片片轻鸥翔,艺术教育让中小学生暑期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近日,记者随机来到几家培训机构,学生在教师带领下或唱歌或跳舞或练习书法,热闹非凡。

“我们同样肩负培根铸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艺术爱好同发展、同进步。”凉州区某艺术培训中心负责人卢娟娟说,中心成立以来,全力抓师德师风,支持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学习培训,确保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提升课堂效率,达到教学效果。

校外培训机构教师和人员监管,是网格化管理的核心和重点。“双减”以来,凉州区认真梳理网格化管理常规督查内容,提出具体标准,让监管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同时,制定下发校外培训机构常规督查清单,从校风教风情况、教师聘用情况、公示制度落实情况、收退费情况、规范教学情况等方面进行日常监管。

从武汉一所艺术学院毕业后,杨芳回到家乡,选择成为一名专职舞蹈课教师,已在校外培训机构从业7年。“区教育局监管到位,这儿对专业培训抓得紧,教研活动常态化开展,对我的提升挺大的。”杨芳说。

随着网格化管理的深入开展,凉州区坚持做到严格校外培训机构教材管理,通过规范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满足了学生多层次、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走向规范高质,保障合法权益

“我们要确保培训机构教师严格按照教材要求授课,并对课程进行定期评估和更新,以适应学生学习需求的变化。”顾明德坦言,网格化管理员对监管对象的教学情况了然于胸,做到了对学生校外学习过程的及时监控和评估。

凉州区还不断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经济行为,对所有业务收支等实施预算管理,既增强了家长识别违规机构的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又有效避免了“卷钱跑路”和退费难问题的发生。

“我中心的收费和退费,全都在全国校外培训监管平台进行。”凉州区某语言表演中心负责人说,通过使用“校外培训家长端APP”,实现了教育管理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经费管理,规范了资金使用,防范了经济活动风险,有力保障了学生、家长、从业人员和培训机构举办方的合法权益。

“依托网格化管理,实行群防群治,我们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综合监管体系,为全区学生校外学习提供了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有效减轻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张万栋说,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做到教学内容科学准确、培训容量难度适宜、不超标超前,实现了对全区校外培训机构走向规范高质的有效引领。(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特约通讯员 叶祥元 记者 尹晓军 通讯员 张海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