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夏小雨
漫长的暑假对于家长们来说,就是一场“渡劫”,孩子作业扔在了一边,整天抱着个手机玩游戏,眼看镜片的厚度和体重的指数直线上升,真是急坏了一众老母亲。
于是,家长批评,孩子不听,一番番唇枪舌战之下,原本和谐的亲子关系一去不复返。
【资料图】
可是,同样是暑假,同样是家长没时间,可有的家庭就能其乐融融,孩子开心,家长安心。
他们的秘诀,就两个字:摆烂。
摆烂的意义,不是完全躺平,放任不管,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摆烂更多的是一种平衡,一种智慧。
很多时候,心态放平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学会了这五条“摆烂建议”,我们就能在暑假中,放下焦虑,轻松开心,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也会顺滑而亲密。
1、习:
不想写作业,可以多读闲书
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趁着这个难得的假期,狠抓学习,查漏补缺,实现弯道超车。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有些“残酷”,孩子们喜欢的,是在假期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枯燥地刷题做作业。
于是,吵架和冷战就成了每天的日常。
其实,学习有很多渠道,可以复习刷题,可以提前预习,也可以放手,让孩子多读一些他们喜欢的“闲书”。
闲书,不是无用的书,孩子读过的每一本闲书,都会积淀在他的心灵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融入进他们的骨血,成为了他们健康生长最好的养料。
作家梁晓声谈及母亲时说,母亲格外“宠溺”他。每次他出去买菜、买粮,只要剩下三四分钱,母亲总是说“你留着”。他于是用这些钱到小人书铺去看小人书。
在那个贫困的年代,这几分钱或许就是一个家庭的一顿饭,但母亲,用她的胸襟和远见给了幼年的梁晓声一个看世界的机会。
他说:我母亲本能地知道,闲书中一定有着做人的营养。当书改变了你的时候,你再看这个世界的眼光就是完全不一样的。
图片来源:《朗读者》
从孩子的兴趣入手,让孩子读一些他们喜欢的故事书、童话书、科幻书,丰盈他们的精神,富饶他们的心灵。
2、戏:
非要打游戏,可以积极上瘾
暑假里家长们最焦虑的事情,一定是孩子打游戏,一天下来,玩得眼睛通红。
为了让孩子放下手机,家长们和孩子们开启了一场“手机大战”,一个藏,一个找,一个改密码,一个拼命要,最终,演变为了残酷的“亲子大战”。
美国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威廉·格拉瑟提出了一个概念:积极上瘾,就是让孩子从手机游戏中找到快乐感和成就感。
我们应该从与孩子“延绵不绝”的手机争斗中解脱出来,引导孩子积极上瘾,让游戏成为孩子前行的助推器。
知乎上有一个故事。初中时,他迷上了游戏,无法自拔,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对家长和老师的苦心劝告,他权当耳旁风。
后来,妈妈带着他找到了在一家游戏公司工作的表哥,让表哥带着他打游戏,但只有一个条件:如果能够明确说出从游戏中学到了什么,就可以多玩一个小时。
为了多玩游戏,他很努力地去研究,慢慢的,他感受到了设计游戏的快乐,最终经过努力,他考上了计算机专业的博士生。
这样的“上瘾”,让孩子的生活充实而有目标,当他们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并且从学习中感受到自信的时候,则必然会跳出虚拟世界。
因此,家长们无需为了孩子玩游戏而烦恼,很多时候,当我们稍稍改变一下做法,我们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3、务:
实在做不好,至少积极参与
小时候,每个孩子都会瞪着黑亮的眼睛,打量着他面前的多彩又玄妙的世界,他们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来探索世界的奥秘。
平时,他们总愿意跟在家长身后,妈妈叠衣服时,他们在一旁帮忙,爸爸做饭时,他们在厨房里忙上忙下,家里大扫除时,他们忙得不亦乐乎,外出购物时,他们又俨然一个“小管家”。
只是,很多时候,家长会觉得孩子做不好,叠好的衣服弄乱,地板上都是水,油壶也洒了,还要花更多的时间收拾。
但是想想看,从做不好到努力做,这就是孩子成长的过程,我们既然能够包容其他人的不完美,为什么不能给孩子一个参与的机会呢?
上周,我和儿子刚刚结束了假期旅行。整个过程中,我彻底“摆烂”,全程都交给了儿子,去哪儿玩,玩什么,坐飞机还是坐火车,住哪个酒店,全是儿子说了算。
自从接受了这个“伟大”的任务后,儿子就像是变了个人,每天都拿着手机,一会查查路线,一会又看看地图,就连每天坚持追的连续剧就没顾得上。
其实,内心里,这次儿子自己安排的旅行并不完美,但不完美不等同于不开心。
儿子高兴,我又落得个轻松,万事不操心,只需跟着走。
我们要放下对完美的执念,最重要的,不是孩子做得好不好,而是一定要积极参与。
4、伴:
孩子要陪伴,全家都要参加
高分纪录片《生命·成长》中,心理学家贺岭峰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这个世界不能友善地对待我们的孩子,至少我们父母应该是很友善地对待我们的孩子,让他能感受到这种温暖和亲情。
图片来源:纪录片《生命•成长》
我们能够给予孩子的温暖与亲情,就来自于家长的倾情陪伴。
陪伴孩子长大,从来不只是妈妈的责任,与其将自己陷入繁杂的育儿事务中,不如发动全家,尤其是父亲,要积极投入到抚养孩子的过程中。
心理学家格尔迪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股神巴菲特的儿子彼得·巴菲特一出生就站在了罗马,有人说他很幸运,但他却说,自己最幸运的事情就是有一个伟大的父亲。
在他的《父亲巴菲特教我的事》中,彼得说,父亲经常会花好几个小时在家里的一间小办公室里,他的专注力是如此犀利、如此纯粹,仿佛灵魂都超然于外物。当他出现在办公室时,整个空间会散发出一种近乎圣洁的沉静之感。
巴菲特用他对工作的极致专注与热爱深深地影响着彼得,成为了他人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聪明的妈妈,都懂得给父亲一个陪伴的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放松的时刻。
5、己:
做不到“全年无休”,只能“间歇营业”
和周围的妈妈们聊了聊,暑假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她们的回答都大同小异:一个字,累,两个字,太累,三个字,真是累。
养育孩子长大非常辛苦,要平衡工作和生活,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合理安排他们的假期生活,还要带他们出去旅游。
其实,做家长,不用开启“全年无休”模式,家长也从来不是24小时营业的“711”店铺。
我们要学会间歇性营业,给自己放放松,充充电。
网上有一篇被众多家长转载的文章《我和儿子暑假相安无事的秘诀:摆烂》。妈妈和儿子明文约定:不管你几点起床,起床后干什么都行,赖床、看书、画画、发呆,但只有一条:早上六点半以前不要找我。
学习上,她也同样和儿子做了约定:上午有一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可以做作业,可以画画、搭乐高、读书,干什么都行,只有一个原则:独立完成,不要找我。
很喜欢后藤由纪子《七分刚刚好》中的一段话:
即便茶叶没立起来,早上能喝到一杯清香的绿茶就很满足了。
忙了一天,睡前能有时间听一曲自己喜爱的唱片就很好了。
这些小幸福、小快乐积累得多了,最终就会有一个不错的人生。
图片来源:后藤由纪子《七分刚刚好》
世界上的每一个女人,先是自己,然后,才是好妈妈。间歇性营业,是这个暑假中一个不错的选择。
网上有一句话:摆烂,是让自己恢复原汁原味。
当孩子出生时,我们总是说,慢慢来,健康快乐就好,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我们的步伐越来越快,心情越来越焦虑,在各种“着急”之中,我们反而迷失了自己。
养育孩子是自己的事情,不用跟着他人的节奏前行。
在这个高节奏的社会中,恰当地“摆烂”,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摆烂,不是完全放手不管,也不是紧抓不放,而是学会留白,给孩子一个成长的空间,也给自己一个放松的机会。
如此,我们和孩子才能回复到最初的状态,做最真实的自己。
让暑假成为真正属于孩子的假期,这才是我们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