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央行开展204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401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其中,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为1.80%,较此前下降10个基点,MLF操作期限为1年,中标利率为2.50%,较此前下降15个基点。

记者了解到,这是央行三个月内第二次降息,继6月政策利率下调10个基点之后,8月7天逆回购利率、MLF利率再分别下调10个基点和15个基点。

多位专家表示,此次降息有助于提振实体经济资金需求,增加企业和居民信心,有助于推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稳步恢复,但仍需密切关注政策后续效果。


【资料图】

从近期央行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看,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459亿元,同比少增3498亿元;7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5282亿元,同比少增2703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364亿元,同比少增3892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339亿元,同比少减798亿元。

因此,本次降息在市场预期中,但降幅超出市场预期。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对此表示,7月份金融数据发布前市场普遍认为实体经济资金需求或将走弱。数据发布后,实体经济资金走弱被证实且不及预期,市场普遍认为货币政策将继续发力。因此,央行宣布降息也在市场预期之内,但MLF下调幅度为2020年疫情以来最大,超出市场预期。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同样表示,宏观和金融数据弱于预期,实体融资需求明显偏弱,需要通过降息来降低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衰退、风险偏好下降的风险,全力支持实体经济。而三个月内两度降息,主要源于经济修复的内生动力还不强、有效需求仍不足,亟需通过降息等政策加快协同发力以强化逆周期调节,提信心、稳预期、稳增长。

“降息可以带动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尤其是中长期信贷市场利率的下降,进而有助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进一步下行,达到为企业降成本和促进稳就业、助力稳投资和激发民间投资内生动能,以及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配合、增强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目的,为后续国内经济的稳固回升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温彬说道。

梁斯同样认为,降息有助于提振实体经济资金需求。从经济运行看,制造业供需两端有所回落,非制造业复苏动力放缓,三大投资增速有所下滑,宽信用政策运转存在阻滞。从数据看,7月份制造业PMI比6月提高0.3个百分点至49.3%,显示企业信心有所恢复。加之在此次大幅降息带动下,将对企业和居民信心带来支撑,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有望稳步恢复。

不过,此次非对称降息的操作手法超出市场预期。从以往情况看,7天期逆回购利率和1年期MLF利率基本同向变动,但此次MLF利率降幅要大于逆回购利率,二者出现非对称下降。

梁斯表示,一方面,7月份金融数据显示实体经济资金需求转弱,居民部门信贷出现减少,企业短期、中长期贷款均出现少增。由于LPR与MLF利率挂钩,适度加大MLF利率下调幅度意味着LPR将同向调降,这有助于进一步引导信贷利率下降,激发实体经济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当前货币市场利率整体处于下行态势,7月份银行间质押回购加权平均利率降至1.53%,为今年最低。因此,二者出现非对称下降属正常现象。

(编辑 颜皓)

推荐内容